村镇银行经营短板及解决对策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08日浏览量:101来源:金融网作者: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借贷方便、经营灵活的优势,在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支持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日益成为农村金融的生力军。但木桶原理表明,决定木桶装水多少的是最短的木板,村镇银行的经营短板影响了支农支小作用的更好发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长远发展。
一、经营中的短板
(一)资金来源少
一是村镇银行社会影响力不足。村镇银行成立时间短,分支网点少,除少数了解金融政策的企业界人士、有投资意愿的自然人外,对于城乡居民,村镇银行仍是新生事物,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相比,其社会认知度、公信度明显不足,很难吸纳到城乡居民个人存款。二是农户收入低、收入不稳定,乡镇个体、私营企业普遍资金周转困难,闲置资金有限。三是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县域企业资金来源不足,城镇居民、企业职工参与集资、入股等增多,造成资金体外循环,村镇银行资金来源受限。
(二)竞争能力弱
一是支付结算网络不畅。因工作协调难,部分村镇银行尚未申请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客户资金结算。二是加入银联费用高,村镇银行难以承受,造成村镇银行发卡量少,不能满足金融消费者支付需要。三是业务类型单一。目前,村镇银行业务范围仍以传统的存贷汇业务为主,尚未推出有特色的、区别于其他银行业机构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缺乏核心竞争优势。四是在政策支持下,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等银行机构都在加快县域网点的布局步伐,村镇银行面临着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三)诚信观念低
当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尤其是欠发达的国家级或省级贫困县,在多年扶贫政策的影响下,农村地区长期以来形成一种接受赈济观念,把商业性小额贷款视同国家发放的扶贫款、赈灾款、救济款或者国家的贴息资金,不用还本付息,造成贫困落后地区农户信用观念淡薄,不认为贷款逾期是失信行为,缺乏信用约束。
二、对策
(一)扩大社会影响,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落实发展规划。根据村镇银行发展规划,有序推进村镇银行乡镇网点建设,推动村镇银行扎根村镇,构建村镇银行全覆盖的完整网络,提高村镇银行金融服务覆盖面。二是加强社会宣传。结合银监会非法集资宣传活动、小微金融服务宣传活动等,加强村镇银行自身宣传,树立村镇银行形象,扩大村镇银行的社会影响。三是增加村镇银行资金来源。对村镇银行实行差别化的较低要求的存款准备金率,扩大村镇银行自主运用资金能力;同时,对三农、小微金融服务需求较大的地区,加大支农再贷款投放力度,扩大村镇银行可贷资金规模。四是县域住房公积金、社保基金等低成本资金存放村镇银行,增加村镇银行稳定的可用资金。
(二)落实政策扶持,减轻经营压力。一是落实已出台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政策,对达标村镇银行按规定给予奖励。二是下调村镇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征信系统、加入银联等事项的费用,降低运行成本。
(三)促进产权流通,完善抵押担保
一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房屋及土地进行产权认定,实现农村房屋、土地权属在特定范围内的流通转让。二是扩大农村抵押担保物权,对银行机构认可的土地和房屋所有权证明,允许作为信贷资产的担保品,实行市场化处置。三是建立农村产权流通市场,加快林权、滩涂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处置和变现。
(四)改善金融环境,扩大发展空间
一是利用多种媒体、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正面宣传,提高村镇银行的社会信誉度和认知度。二是增强农户诚信意识,在村镇银行实施阳光信贷的同时,开展好农村道德信贷工程,加强信用村镇建设,形成守信有德、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三是加快完善农村征信体系,根据农户资产、负债、人品、生产状况、信用表现等建立农户信用档案,扩大村镇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和覆盖面,以满足农村地区多样化金融需求。
作者王昌田
单位沧州银监分局村镇银行监管科
温馨提示: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超级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名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