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辽宁典当网 >> 典当新闻

消费金融考验大数据风控新手段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17日浏览量:89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作者:徐谷明
  随着2016年P2P的退潮,消费金融——一个被业内认为规模达万亿级的市场已不断发展壮大。据艾瑞咨询公布的一份消费金融报告称,2014年至2017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依然将维持2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预计2017年消费信贷规模将超过27万亿元。
 
  截至目前,消费金融领域在各个不同的渠道都存在许多竞争参与者,电商平台以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苏宁金融为主;P2P网贷平台比如说拍拍贷、人人贷、宜人贷等,参与机构数量众多;分期购物平台以乐分期、趣分期为主;消费金融公司比如说北银消费金融公司、马上消费金融公司等;移动端信贷APP有手机贷、Wecash闪银、拉卡拉替你还等。银行在消费信贷这块的布局也很广泛,像招商银行闪电贷和建设银行快e贷等。
 
  据网贷之家研究报告称,从目标用户的特点来看,消费金融的客群较大,消费场景繁多而呈个性化。采用传统金融机构征信手段难以覆盖消费金融的目标人群,风控系统和审批流程也难以应对消费金融产品需要与不同场景、不同渠道合作方的快速对接,从而为用户创造愉快的应用体验的需求。为此,大数据风控成为消费金融领域的关键环节。
 
  对此,桔子分期CEO史孝东认为,消费金融的核心在于风控,风控的关键在于数据的获取,京东、腾讯、阿里的数据采集维度和渠道都不相同。
 
  事实上,在面对消费金融领域客户风险较高、客户信用信息不全、恶意欺诈或薅羊毛现象、客户违约成本低、债务收回成本较高等诸多新的挑战,消费金融必须利用大数据风控扩充传统风控的数据纬度,利用多维度的数据、算法和模型来实现快速识别借款人风险。
 
  对此,融道网CEO周汉表示,像阿里、腾讯、京东三家互联网公司大数据来源各有特色,主要来自于各自生态圈中的数据。比如京东、阿里在电商消费数据有优势,通过消费、支付、评价等掌握用户的消费能力,判断评估用户的信用水平。而腾讯在社交数据上具备优势。
 
  相比依托场景化信贷的大型电商所布局的大数据风控,对于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来说,其大数据风控的模式和能力则更重要。对此,马上金融CEO赵国庆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一直以来,我们通过完善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征信,对消费者数据和行为进行分析,不断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低成本、高效率、好体验的消费金融服务。”
 
  据悉,马上消费金融作为大数据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在大数据模型打造、智能风险把控等金融科技领域不断创新。比如以央行征信数据为基础,但又不局限于央行征信数据,充分挖掘并利用客户的其他信贷数据、消费数据、互联网痕迹数据等。据银监会公开数据,目前消费金融行业的不良率为4.11%,马上消费金融的不良率只有1.36%。


温馨提示: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明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
1月信贷数据不及预期 或缘起表内转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