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监管突袭互联网金融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25日浏览量:71来源:大河网作者:记者李世顶
管理层对P2P资金存管下猛药
互联网金融又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这一次又是因为资金存管。8月21日,记者从各大银行获悉,被称为最严监管的《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已经正式出炉,对P2P平台作为委托人进行资金存管的资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据了解,自从2015年7月18日,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出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提到P2P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实施资金存管开始,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行业通过实施资金存管实现监督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
在今年稍早对外公布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中,管理层就曾明确强调,P2P网贷平台应选择银行作为资金存管机构。
如今,管理层再次对P2P资金存管下猛药。根据“征求意见稿”第十一条第(八)项规定,存管银行应对客户资金履行监督责任,不应外包或由合作机构承担,不得委托网贷机构和第三方机构代开出借人和借款人交易结算资金账户。
这意味着,征求意见稿已明确将银行资金存管作为唯一的资金存管模式,否定了目前行业普遍采用的第三方支付与银行联合的存管模式。银行存管模式要求P2P网贷平台直接开通银行支付结算通道,P2P在银行开设存管账户、投资人和借款人的独立个人存管账户、风险备用金账户和担保公司账户,是最为严格的一种资金存管模式。
据了解,为了向投资者和市场自证清白,2011年开始,一些有突围的P2P平台开始主动开展资金存管业务,多数是与第三方支付企业进行资金存管合作,也有少数大平台得到银行的青睐,与银行开展了资金存管合作。但银行的积极性并不高,即便管理层通过《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银行在资金监管的职责,也基本处于温吞水状态。
来自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正常运营的2349家平台中,只有48家平台真正接入了银行资金存管,占比2%,其中银行直连的2家,直接存管的28家,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联合存管的18家。换言之,按照征求意见稿,真正符合资金存管要求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仅有30家而已。
一大波监管政策在路上
事实上,对P2P资金存管下猛药只是管理层对互联网金融监管金箍越收越紧的一隅。来自互联网金融业内知情人士表示,继《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之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很快也将照进现实。
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按照《暂行办法》规定,网络借贷金额应以小额为主,并明确划定了借款人的借款上限——在单一网贷平台,个人最多借款20万元,企业法人最多借款100万元。
从政策本身来看,由于网贷的小额分散性,把额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护投资人,但在钱币的另一面,每个平台都有自己擅长的业务领域和专注的市场,若不能做到从行业实际出发,一味强调小额分散,对行业、对平台均是一种伤害。
对此,业界声音普遍认为,这一条标准一旦实行,可以直接在P2P行业刮起血雨腥风,甚至直接影响到新三板企业此前通过股权质押在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融资行为。
据了解,在新三板融资环境趋冷之下,股权质押成为新三板企业融资的新宠,而各大互联网金融平台是最主要的融资出口,并且融资金额至少都是百万级别以上。
这种情况在河南就有不少例子。7月14日,最后时刻“晋身”新三板创新层的亚太能源对外发布称,公司的实际控人刘红军向云南和创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质押200万股份用于贷款。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亚太能源董事长刘红军第一次进行股权质押了。在稍早时候,刘红军还将占公司总股本3.56%的260万股,质押给了泉州中金在线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质押期限为2016年3月14日起至2017年3月14日止。
来自Wind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新三板股权质押融资公告1281起共出质109.70亿股,涉及公司约650家。有相当多的股权质押融资方式就是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来进行的。
不难预见,一旦暂行办法正式执行,目前上述盛行的新三板股权质押融资也将偃旗息鼓,随之而来的将是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业务大幅度受挫,甚至倒逼退出市场。
P2P洗牌进入加速轨道
不仅国家层面的监管政策日益趋紧,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地方版监管政策也此起彼伏。据《中国互联网金融业舆情月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与互联网金融行业相关的全国性政策共出台11项,地方政府包括北京上海等地出台了7项。各地政府对P2P等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态度呈现“冰火两重天”,目前一些地区已经开始严格规范,甚至一刀切地限制新的平台注册,但也有一些省份则仍然是鼓励的态度。同时,不同地区的P2P平台的名分不同,有些地区可以注册成“互联网金融”,或者“金融信息”等名分,有些地区则对这些关键词有严格的限制。
遇冷预期之下,退潮也出现提速态势。据网贷之家联合盈灿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P2P网贷行业半年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共有515家平台退出这个行业,其中出现跑路、提现困难、经侦介入等现象的平台为268家,良性退出的247家。截至2016年6月底,正常运营平台的数量为2349家。对此,业内分析人士表示,伴随着多级监管政策以及细则的陆续出台,国内正常运转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数据还将继续锐减。
有人悲观,也有人乐观,认为是危也是机。以资金监管为例,2005年10月27日修订的《证券法》,面对屡禁不绝的挪用客户保证金乱象,明确要求“证券公司客户的交易结算资金应当存放在商业银行,以每个客户的名义单独立户管理”,就此,第三方存管制度开始以法律的形式强制落实,直至2007年年初,证券业全面落实第三方存管制度,实现了“券商管证券、银行管资金”的业务隔离,挪用客户保证金这一行业顽疾得以终结,证券行业也走出了频繁倒闭的怪圈。
如今,这一大波监管新政,也有着行业春风的作用,在加速P2P洗牌进入加速轨道的同时,势必也将助力互联网金融行业走上健康之路。
温馨提示: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明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