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e贷总裁方颂:互联网金融不能触碰非法集资底线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03日浏览量:83来源:财经网(北京)作者: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日新月异,以势不可挡的态势渗透到百姓的投资生活中,并为中小微企业打开了新的融资路径,“搅活”了金融之水。与此同时,由于行业没有门槛,个别互联网机构“野蛮”生长,非法集资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呈现多发态势。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非法集资行为主要集中在P2P行业。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0月底,P2P行业累计问题平台达1078家,问题平台发生率高达30%,问题平台涉及的投资人数约14.2万人,涉及贷款余额79.1亿元。在众筹融资领域,尚没有暴露出大案要案,但由于其与非法集资的边界模糊,也一度成为投资者重点防范的行业。
相比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非法集资活动具备3个新特征。一是涉众更多,地域更广。传统非法集资案件中嫌疑人相对集中,一般以小范围的县域案件为主,互联网金融投资人则来自全国各地;二是发生速度更快,影响更大。传统非法集资案件周期一般较长,隐蔽性强。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几个月甚至一、两个月就倒闭的平台不在少数,互联网对负面事件的快速传播效力巨大;三是案件对象范围扩大。传统非法集资案更多是采用“杀熟”策略,互联网金融集资案对象则呈现出以陌生人为主的新特征。
对此,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广州e贷总裁方颂认为,由于准入门槛不高、监管覆盖不全,加上互联网本身的虚拟属性提供了灰色操作空间,导致部分不合规机构假借互联网金融名义非法‘吸金’,牵涉面非常广。而互联网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的不可控性,导致此类行业负面事件的波及范围、影响范围被急剧放大,容易引发投资者对整个行业的担忧,并给整个行业带来信誉危机,因此互联网金融决不能触碰非法集资底线。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焦瑾璞则表示:“防范和化解风险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永恒话题。发展是一个方面,风险是另一个方面,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也就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创新,还会伤人。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打着普惠金融的幌子来搞非法集资,做非法借贷,是必须严格禁止的。”
为进一步加大对非法金融活动的监督和惩处,提升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信心,继2015年7月央行等十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之后,近日,央行再出新动作。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表示,央行已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共同研究制定了初步的互联网金融统计系统,未来互联网金融数据将纳入央行统计体系,盛松成表示:“我们统计的重点放在风险较大的领域和业务,如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及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等。”对此,广州e贷联合创始人朱青山表示,央行对P2P等互联网金融机构相关业务或资金数据进行搜集整理、计算分析,不仅有助于监管机构全面摸底,统一各业态重要经营指标,还有利于及早出清非法经营机构,建设健康规范的投资环境,更好地保障投资人金融消费权益。
对于如何辨别涉及非法集资的平台,南京财经大学闫海峰教授指出,选择一家互联网金融平台需要重点查验“资产端”的情况,“如果空有理财端的繁荣,而资产端没有实体企业支撑、没有固定的项目匹配就很可能涉嫌非法集资。”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方颂也表示,投资者在互联网金融平台投资时应“多几个心眼”,以下4种情况可大概判定平台涉及非法集资:一是期限过短、利率过高,宣称“可随时赎回”的P2P产品,涉嫌流动性风险;二是只有产品名称、收益率、期限、起投金额的产品,涉嫌假标风险;三是P2P平台先从第三方受让债权,然后作为转让给投资者,涉嫌自融风险;四是P2P网贷基金,涉嫌资金池风险。
温馨提示: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明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