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辽宁典当网 >> 典当新闻

【典当】多种融资混营显现弊端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27日浏览量:135来源: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作者:王晓旭
  两三年前,类金融领域曾刮起一股混业经营风,不少集团企业、投资机构在当时纷纷同时设立典当行、小贷公司等,走多元化经营路线。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调整,有些机构开始慢慢退出,今年以来更是加快撤离步伐。
 
  一把双刃剑
 
  当初,投资集团注重拓展多元化经营,涉及典当、小贷、融资租赁、担保等领域,主要是出于业务考虑。资深典当行业研究人士潘建伦认为:“这么做的好处在于可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有的客户可能难以承受典当的高息费,那么就可以转去小贷公司做。有的客户资金需求很急、贷款期又短,就可以让典当来做。也就是说,只要客户有融资需求,总有一种方式能满足。”
 
  一位深圳投资集团的典当行负责人马先生表示,担保、典当、小贷混营的模式其实就是为中小企业打造一站式、全方位的融资服务。根据中小微企业需求,提供长短期结合的融资方式。例如担保的融资周期就算中长期,小贷、典当等就可以服务短期融资需求。
 
  进一步分析来看,这些类金融领域有不少相同点,在贷前调查方面,都要仔细了解客户公司的产品情况、经营情况,以及客户个人的信用、财务状况等;在贷后追踪方面,也都要保持与客户的沟通联系,随时掌握客户公司的经营状况等。“可以说典当、小贷这些领域关联性高,操作模式也大同小异,同时开展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些关联性高的领域在经济环境好的情况下有高盈利,一旦市场遇冷就会集体出现问题,最终影响整个集团。“融资领域是大资本投资看好的方向,不排除他们希望往私人银行方向发展,以涉入类金融领域经营为经验,为将来进入金融领域或者上市扩大规模铺路。”潘建伦说。虽然愿景是美好的,但是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集团开始出现问题。
 
  显现各种弊端
 
  “目前,很多从事担保、典当、小贷、融资租赁等混业经营的集团的压力非常大,不少集团选择退出,甚至面临破产。”福州汇林典当行总经理许良举例说道,“据我所知在福州就有一家这样的公司,旗下有典当行、拍卖行、担保、租赁、私募等。典当是辅助经营,他们主要做私募,以召集人的身份募集资金之后投向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但是开发商违约后不仅无法偿还利息,连本金都还不了。那么,参与私募的人就会找召集人要钱,并提出诉讼,对这家公司清收后用资产抵债,也就是即将面临破产。这样的案例并不在少数。以前这种混业经营是一个很好的模式,但是现在却出现越来越多的坏账以及跑路、诉讼等现象。”
 
  还有一些投资集团是做民营担保起家,马先生表示:“深圳目前有八九家是既做典当又做担保、小贷这种模式,但其中大部分的民营集团都存在各种问题,比如有的公司看到国有担保平台对客户说可以贷款500万元,他们就会说能给这家公司贷到600万元。可问题是首先客户未必会选择这些民营公司,而是更愿意选择具有可靠的政府背景的。其次,即便客户为了这多出来的50万、100万元而选择了这些民营平台,也说明客户的资金回流能力都存在风险,也会给这些民营公司带来后续的问题。还有些公司存在管理问题、风险把控问题等。”
 
  众所周知,今年以来,典当行业与小贷行业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今年上半年全国典当行业新增贷款额度增速大幅放缓,不少企业陷入催款难、贷款逾期增多的困境,而小贷行业也出现了同样问题。潘建伦认为,从过往的经验看,多元化的集团公司一般都规模较大,不仅是注册资本大,人员众多,而且业务标的也很大,且一般都会做再融资。当该公司旗下企业收益下降或难以支付再融资成本时,便会出现错配,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
 
  此外,各类融资混业经营的集团一般采用职业经理人管理,这种经理人常与业务或董事会间出现“不合拍”问题,甚至有的公司10年就换了9个经理人。潘建伦举例称:“比如有的经理人希望做品牌,但做品牌是需要时间的,而董事会可能希望快速见效,这样就会有矛盾。其实聘请经理人是一个反复试错的过程,如果没有好的机制,便很容易出现人才风险。”同时,小贷、典当、融资租赁等领域,都有不同的监管规定、不同的标准,目前还很少有人能将这些领域完全熟悉,有的经理人是用典当思维管小贷,或用小贷思维管典当与融资租赁等,那么就会存在经验不足的偏差。
 
  在典当、小贷、担保等阵地纷纷“沦陷”之时,不少投资集团将目光瞄向了网贷行业。然而,随着网贷监管逐渐明晰、投资人逐渐成熟冷静,回报率日趋降低,网贷平台的热度也在逐渐回落。广东珠江典当行副总经理申又喜透露:“有些已有典当行的集团又去投资P2P,或者有的典当行自己成立了P2P平台,其目的除了在这一轮网贷行情中赚一笔外,也是为了拿典当行的标的再融资,给典当行提供资金来源。不过这种做法在目前是有违监管规定嫌疑的行为。”
 
  还继续投资吗
 
  虽然业内爆出不少跑路、破产事件,但在已有的混业经营集团公司中,有的还在申请上市,但过程比较艰辛。马先生的所在集团公司已经申请了在港股上市,但在流程中耗费了将近一年时间。
 
  从典当行业的角度来看,如何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中控制风险、减少不良资产是绝大多数典当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当前并不是扩大投资的好时机。“一般有经验的投资人都不会选择在此时扩大经营范围。”许良如是说。北京典当行业协会秘书长郝凤琴也认为,典当本身是要质押、抵押的,在当前的监管规定中不需要担保的合作。典当人更多地应该关注如何在自身领域寻找突破,提高盈利能力。
 
  不过,申又喜认为这也可以视情况而定。“要不要继续扩大,要不要做多元化发展,主要还是看股东的资本和客户群体的情况。如果客户群体原本就集中在房地产、贸易这种日渐式微的行业,就不适合扩张;而如果客户多是些新兴的高科技产业,是国家重点扶持领域,有好的发展预期,就可以考虑扩大投资。”(记者王晓旭)



温馨提示: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明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