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辽宁典当网 >> 典当研究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背离对现代金融危机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09日浏览量:65来源:《经济问题》作者:刘洋
  摘要: 探讨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背离的原因及特点,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及其与金融危机的爆发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对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表明,近几十年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金融危机的频繁出现,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源自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性对虚拟经济稳定性的影响,因此认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会在宏观层面上对金融危机产生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在谨慎和适度地推动虚拟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同时对金融市场加强监管。
  
  关键词: 现代金融危机,虚拟经济,实体经济,金融市场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经济危机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随着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解体,美元成为制度化的国际货币,黄金的非货币化进程由此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完成,在此之后,全世界的货币都被彻底虚拟化,成为一种符号。与此同时,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开始的金融化进程也推动了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和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使得虚拟资产快速发展扩张。特别是在最近20年里,西方各主要经济大国纷纷倡导的金融改革以自由化为目栎,通过放松金融管制、取消存款利率的限制、丰富金融工具、实现资本流动的自由化等措施来营造宽松的金融竞争环境。这些政策和举措推动了虚拟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990年,全球虚拟资产存量为30万亿美元,是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1.5倍02003年时虚拟经济存量已经是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8倍,在2008年更是达到了14倍之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的背离性由此可见一斑。
  
  在全球虚拟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虚拟经济也同样发展迅速,1998年虚拟经济交易额为8万亿人民币,同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84402亿元,到2009年虚拟经济交易额已达120万亿元,是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7倍。随着虚拟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规模的扩大,虚拟经济稳定性问题日益突出,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金融危机的爆发愈加频繁,波及范围不断扩大。以此为契机,本文尝试分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背离性对虚拟经济稳定性的影响及对现代金融危机的作用机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探讨现代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及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同时也能够为我国虚拟经济适度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政策建议。
  
  国外经济学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问的发展关系、资产泡沫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等方面。托宾(1981)认为银行体系在金融危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银行在危机中为了控制风险而提高利率以减少贷款的行为,会引起企业破产,从而导致金融体系加速崩溃。在金融与实体经济分离关系的研究上,戈德史密斯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他认为金融领域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金融的结构与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他通过研究确认金融部门和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之间存在某种共伺发展的关系,并且金融发展的步伐明显快于实体经济增长。在资产泡沫与实体经济关系的论述上,凯恩斯认为金融投机活动增加了经济的不稳定性,投机泡沫的增长是以损害实体经济活动为代价的。在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明斯基提出了“金融不稳定假说”,他认为金融不稳定的根源是实际盈利机会与债务担当之间不相匹配的发展。
  
  国内学者对虚拟经济的研究,主要是从亚洲金融危机后开始的,集中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理论模型、虚拟经济与宏观政策、虚拟经济与泡沫经济等几个方面。伍超明通过研究得出结论,认为世界经济虚拟化的趋势使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成为一种常态,虚拟经济在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为实体经济带来了消极影响。王立荣认为,在考虑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增长作用的同时,也要理清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各种因素的传导机制,从而把握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间的适度比例。
  
  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背离性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背离的视角上,可以从金融窖藏、经济虚拟化、资产泡沫这三个方面来研究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
  
  (一)金融窖藏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金融窖藏是和金融系统密切相关的概念,金融系统是一个有关资金集中、流动、分配和再分配的系统,它是由资金的流出方、流入方,连接两者的金融中介机构、金融市场,对它们进行管理的中央银行及金融监管机构共同组成的。居民、企业、金融机构以及政府都是这个系统当中的子系统,它们在金融活动中互相作用和彼此限制,从而构成了有机的金融系统。而窖藏就是在一定的时期里,从货币循环流中流出,但是不萤新流入货币循环中的资金。窖藏可以被细分为“货币窖藏”与“金融窖藏”两种类型。货币窖藏指的是被非金融机构持有因而离开了流通领域的那部分货币,如果没有新的资金来补充进入货币窖藏的货币,就将使得货币循环流和经济运行的规模缩小。货币窖藏对经济的影响主要发生在20世纪早期之前,凯恩斯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归结于货币窖藏的影响。而在最近几十年里,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非金融部门的货币窖藏行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力逐渐降低,因为在现代的金融体系下,居民和企业的支付和结算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过银行体系来实现,而不必提取大量现金,同时,企业和居民存储在银行的资金也仍然存在于货币循环流中,因而使得货币窖藏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
  
  当金融机构获得的一部分储蓄资金停留在金融系统内,而不是全部用于给居民和企业提供经济支持时,便产生了与货币窖藏类似的金融窖藏问题,这部分停留在金融系统内的资金会脱离货币循环流动。与货币窖藏不同的是,金融窖藏的主体是银行和保险公司、共同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与早期的货币窖藏不同的是,处于金融窖藏中的资金,并不会被封存,而是积极地寻找各种投资机会,参与到各神交易中,金融机构作为资金的代理人会寻找最优的风险收益组合,来使得资产增值。同时虚拟资本是遵循未来收益现值的资本化定价方式,而实体资本则是基于成本和流通利润率定价。两种资本不同的定价方式使得两部门收益率产生差异,最终导致金融资产的价格与内在价值不一致。当虚拟经济部门的投资回报率高于实体经济部门时,货币就会流入虚拟经济部门,成为金融窖藏。当金融窖藏资金数量巨大时,就将引发虚拟经济部门和实体经济部门的非协调发展,并最终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二)虚拟资本的过度膨胀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金融危机是和货币联系在一起的,尤其是当纸币大量运用后,社会财富逐渐以货币的数量多少来衡量。在近几十年里,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新型金融工具层出不穷,社会财富也开始以股票、债券、期货等虚拟经济形式表现出来,这些财富的实际数量多少往往不仅取决于它们的持有量,还受到它们能否有效地转化成实体商品和服务的影响。当这个过程存在障碍时,即虚拟经济财富不能有效转化成实体经济财富时,虚拟经济就会和实体经济发生背离,使得金融危机的发生成为可能。同时世界各国的金融化进程也推动了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以上两种因素综合作用便得全球的虚拟资产规模迅速增大。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品等虚拟资产与实体资产的联系变弱,甚至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活动。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虚拟经济更是走在了实体经济的前面,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再仅仅被国内的储蓄和投资资金所限制,同时也被国际流动资本所影响,近年的几次金融危机,如亚洲金融危机表明,国际流动资本对某个地区甚至是世界范围的经济影响力越来越大,此消彼长的是一国国内对经济的影响和控制能力,这点在虚拟经济方面更加明显。虚拟经济处于经济价值系统的核心地位,一个国家对虚拟经济控制力的减弱不可避免地会危及到该国国家经济的安全和稳定。
  
  (三)资产泡沫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虽然虚拟经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实体经济并具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但是虚拟经济最终还是受到实体经济所制约的。如果完全脱离了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增长迟早是难以为继的。近几十年中,由于虚拟经济发展过快而导致的金融危机不在少数,随着虚拟经济在经济体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资产泡沫问题将日益严峻。金融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的原因在于金融资产的定价方式即资本化定价使得金融资产的名义价值与内在价值容易发生背离。
  
  与实体经济的成本加成法定价方式不同,资本定价方式有两点是不确定的,首先是对资产的未来收益是不确定的;其次是对预期的社会平均利润率的判断是不确定的。因为以上两点,通过资本化定价方式所确定的资产价格可能远远脱离资产本身的成本,波动很大且没有一个确定的指标,并总是根据新的信息进行适应性调整。所以采用资本化定价方式的虚拟资产很容易产生泡沫。
  
  综上,金融危机的发生与资产的泡沫化程度、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否以及投资者心理有关,泡沫是资产价格波动过程中的常态表现,资产泡沫是因为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所引起的。另外,金融危机的发生与否取决于政府金融监管当局处理资产泡沫的方式。如果金融监管当局能够遏制金融资产价格的膨胀并减轻金融脆弱性,那么金融危机有可能被控制和化解,反之,如果控制金融资产价格膨胀不力,则会加深金触脆弱性并最终引发金融危机。
  
  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背离的实证分析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关性的时变特征,根据对两者的实证分析结果,来研究其动态发展过程,探讨丽者间是否具有非协调发展现象。为了分析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间的关系,本文选用了1995-2013年我国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数据进行分析,考虑到数据的典型性和实用性,本文以上海证券综合指数(sz)作为虚拟经济指标的代表,以我国的工业增加值(GY)作为实体经济的代表,共有218个观测样本,相应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资料。因为本文在对数据的分析过程中采用的是时间序列数据,为了避免异方差的影响及消除变量的非平稳性对结论分析带来的影响,对原序列均取了实际值的对数差分,分别用LNGY和LNSZ表示。
  
  (一)基本描述统计量
  
  由表1可以看出,代表虚拟经济指标的LNSZ要比代表实体经济指标的LNGY的标准差大,反映出我国的虚拟经济波动性较大。LNSZ和LNGY的分布呈现出不同的特征,LNGY的偏度为0.133384,向右偏;LNSZ的偏度为-1.969417,向左偏,而且LNSZ的偏度较大,说明代表虚拟经济的LNSZ要比代表实体缢济的LNGY波动性大。通过归统计量可以看出DLNDJ和DLN/P均呈现出非正态性。图1和图2显示,中国工业增加值序列和上证指数序列是非平稳的。图3和图4显示,在对中国工业增加值和上证指数分别取对数差分后,两者趋于平稳。
  
 

表l:LNDJ和IAUP的基本描述统计量

  
  

图1:中国工业增加值(GY)

  
  

图2:上证指数(sz)

  
  

图3:对数差分后的中国工生增加值

  
  

图4:对数差分后的上证指数
  
  (二)单位根检验
  
  单位根检验是判断时间序列稳定性的必要步骤,本文采用ADF检验法,检验结果见表2。
  
  表2:LNGY和LNSZ的ADF检验结果
  
  由表2可以看出,LNSZ不能拒绝单位根的原假设,所以LNSZ不是平稳时间序列。而在对原序列进行了一阶差分后,LNGY的ADF绝对值均大于1%置信水平下的临界值,所以LNGY的一阶差分序列是平稳的时间序列。
  
  (三)协整检验
  
  在确定时间序列LNSZ和LNGY存在单位根并且同阶单整后,要进行协整检验以确定变量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本文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
  
  表3:LNSZ与LNGY之间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结果
  
  表3表明,序列的特征根迹检验和最大特征根值检验,对应的原假设NONE和最多一个的检验统计量都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说明原序列接受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即我国工业增加值和上证指数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四)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因为不平稳的时间序列没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所以在对不平稳的时间序列做因果关系检验前,要先将变量做差分稳定平稳化处理,再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本文采用基于VAR模型的检验。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模型中变量滞后期的长短非常敏感,根据阶数确定中的AIC和FPE信息准则作标准,确定滞后8期为最佳滞后朔,见表40在滞后8期时,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50
  
  表4: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量隹滞后阶赣选捧
  
  表5:基于VAR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从表4、表5可以看出,不论是在检验LNSZ是否为LNGY的格兰杰原因,还是检验LNSZ是否为LNGY的格兰杰原因,,值都小于10%、5%、1%置信水平下的临界值,所以它们都不是彼此的格兰杰原因的原假设。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从虚拟资产扩张、金融窖藏和资产泡沫这几个方面论证了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非协调发展是常态,并利用我国的上证指数和工业增加值指数进行实证检验,得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背离是金融危机重要原因的结论。我国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存在严重背离关系,上证指数与工业增加值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两者背离并且有着独立的运动规律。我国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都不是对方的格兰杰原因。以股票市场为代表的我国虚拟经济在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并不是因为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更多的取决于投机心理以及虚拟资本独立的运动规律所产生的泡沫经济和虚假繁荣。
  
  在当前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方兴未艾的背景下,研究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和金融危杌的关系,对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进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我们应该认识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间的背离趋势,以利于解决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两者的关系问题。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在经济领域集聚了不少的问题,如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发展模式粗放、贫富差距过大等。因此我国应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从而使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保持合理的规模比例,使我国经济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

 
  
  作者:刘洋
  
  出处:《经济问题》
  
  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温馨提示: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明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