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辽宁典当网 >> 典当研究

商业银行加强担保人管理防范担保圈风险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16日浏览量:74来源:经济导报(济南)作者:
  当前经济形势下,商业银行授信客户违约风险随着企业间互保形成的担保链、担保圈快速蔓延,给信用风险管理带来巨大压力。从近几年不良贷款集中暴露的浙江、山东等区域看,互联互保、过度担保问题突出,集团内担保、互保、交叉担保、联合担保隐含较大的潜在风险。为真正提升授信业务风险抵御能力,确保保证人风险缓释效果,有效防范和应对互保及担保圈风险,本文对保证人和担保圈管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第一还款来源是防范信用风险的关键
  
  信贷经营是对借款人进行风险判断,并通过授信方案设计进行风险选择、安排的过程。第一还款来源是借款人的预期偿债能力,是信贷资金按期收回的前提,是确定贷款贷与不贷、贷多贷少的关键因素。信贷人员必须重视对借款人自身现金流及偿债能力的分析,不能把贷款回收寄托在抵押物的处置变现或向保证人的追偿上。事实证明,当第一还款来源出现问题时,银行对第二还款来源的追偿,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操作难、变现难、执行难、回收率低等问题屡见不鲜,涉及担保圈的还会导致风险的传递范围扩大。
  
  二、严格审查保证人资格和能力,避免“担而不保”
  
  对保证人基本信息的真实性核查是为了准确掌握保证人基本经营管理和资信情况,以重点防范虚假担保。保证人关联关系的核查应重点核查以下内容:借款人与担保人之间是否存在人员、财务等方面关联关系,纵向查询企业集团关系树中成员单位的实际控制人情况,横向查询企业的上下游等经营关联方情况;借款企业与担保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股东、高管等是否存在交叉重合等。
  
  在对保证人的资信状况和代偿能力相关信息调查的基础上,应重点关注企业对外担保事项、金额及期限;是否存在重大法律诉讼、违约、纠纷的情况;是否存在对或有负债可能产生损失给予赔偿的承诺;是否存在对外担保大幅上升的情况;是否存在因过度担保导致或有负债较高等情况;重点分析、评估保证人的代偿能力,确保接受调查的保证人具备代为清偿贷款本息的能力。在评估保证人担保能力时,应充分考虑保证人在所有金融机构的信贷及担保债权情况。
  
  三、加强保证人管理,防控过度担保风险
  
  为有效掌握企业担保情况,建议对已授信客户对外担保实施总量控制,将其纳入客户授信方案统一考量,合理审慎确定客户授信总量并进行动态调整。为防范信用风险通过担保链在授信客户间的传染扩散,对于超出自身代偿能力大量对外提供担保、或担保义务的履行将导致无法正常经营的客户,应逐步压缩信贷余额,缩小风险敞口。
  
  必要时应在授信方案中设置条件限制客户对外担保,如要求客户将对外新增担保提前告知授信银行;对于自身债务、或有债务负担重的客户,未经银行同意,不得对外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等。
  
  集团成员单位之间担保虽然可防止客户通过关联交易转移资产,悬空银行债权,但如果作为主要风险缓释措施,会加速集团成员之间的风险传递。一旦某个成员单位出现风险,极易引发整个集团的资金链断裂,对整个集团来说就如同信用贷款。因此,如接受关联企业担保作为主要风险缓释措施,应按照以信用方式办理信贷业务的条件审查把关。
  
  四、做好担保圈识别,建立担保圈风险防范长效机制
  
  1.准确把握担保圈风险特征
  
  担保圈内涉及企业多,关系错综复杂,其担保链条往往不局限于某一家商业银行,而是涉及多家商业银行。如今,担保圈内企业涉及的债权债务关系及或有债权债务关系变得相当复杂和隐蔽,圈内一个企业的风险会通过“多米诺骨牌效应”传导发散,贷款风险通过担保关系的传导被放大,进而演化成整个圈的风险。互保、连环担保、交叉担保关系复杂往往导致担保虚化,保证贷款实际上等同于信用贷款甚至比信用贷款具有更大的风险,银行贷款实际上处于担保不足或无担保状态。
  
  2.建立担保圈风险防范前中后台平行作业工作机制
  
  在担保圈贷款风险管理中,商业银行各层级机构信贷经营、风险、审批等部门应密切配合,形成上下联动和部门联动的矩阵工作模式,共同推进担保圈贷款风险化解工作。贷前信贷经营部门应要求企业如实提供对外担保信息,全面掌握企业的或有负债情况。贷中审批人应根据对保证人担保能力和潜在风险因素进行综合判断,严格核定客户授信限额,防止企业利用担保关联关系过度融资。贷后应建立日常监控和预警机制,密切关注担保圈内企业的资信状况偿债能力和担保能力,尤其是民营企业担保圈,提前做好风险防范和资产保全工作。
  
  3.圈内贷款分类管理,区别对待化解风险
  
  由于担保圈内企业经营状况、盈利能力、担保能力不同,在识别担保圈客户异常风险信息的基础上,应按风险程度区别对待,分类管理,具体可分为高风险控制类、中风险预警类和低风险提示类。高风险控制类指担保圈关系复杂,圈内风险特征显著,如为新客户应限制准入;如为存量客户,应尽早提前收回,压缩贷款余额。中风险预警类客户指担保圈内客户出现某些风险异常信息,需进一步对风险信息进行核实,如为新客户应全面掌握企业对外担保信息,充分评价客户偿债能力和代偿能力,审慎核定客户授信限额;如为存量客户应及时逐个核实预警提示信息,把握风险征兆,提出整改措施,确保尽早化解风险因素。低风险提示类客户指担保圈内客户存在潜在风险隐患,客户整体风险可控,该类客户业务办理应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行   魏丽)



温馨提示: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明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