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辽宁典当网 >> 典当新闻

一线城市典当行发展饱和了吗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26日浏览量:113来源:中国商网作者: 王晓旭
  近一个时期来,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新增典当行指标减少、外部竞争激烈、客户质量下降、打息费价格战、逾期情况大幅增多,这些表象似乎都在说明一线城市的典当行发展已经趋于饱和。但实际情况是否真的如此呢?这些城市的典当行业又该如何发展呢?
  
  新增典当行指标减少
  
  随着各地主管部门陆续公布关于2014年新增典当行工作的通知,中国商报记者观察发现,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2014年新增典当行布局的数量较上一年有所减少。
  
  据北京市商务委员会透露,2014年新增典当行数量不超过现有典当行总数的14%,而这一比例在2013年度则为15%。广州市虽然关于2014年新增典当行的规划还没有公布,但该市2012年新增典当行的比例为10%,到2013年度降为8%,据了解,2014年也不会有明显增长,甚至有可能再度小幅下调。在上海,新增典当行数量的减少表现得尤为明显。2012年,上海新增典当行数量不少于现有典当行总数的14%,2013年为13%,到2014年度则降至8%,并包含了新增分支机构的额度。此外,此次上海申请典当行的注册资本金从原来的3000万元提升至5000万元。同时,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一再强调:“鼓励投资者到郊区新城等网点空白区新设典当企业,现有典当行及分支机构一公里范围内原则上不再新设典当行及分支机构”,就是为了防止典当行在布局方面过于集中,出现恶性竞争现象。
  
  即便如此,2014年许多一线城市的典当行都表示因为外部风险增加,有钱却贷不出去。在典当的主营业务中,2014年黄金价格跌宕起伏,但主旋律是下跌;机动车限牌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全面实行;诸多小微企业面临困境,也让很多典当行对单笔贷款数额较大的房地产业务慎之又慎。因此,面对优质客户、优质业务,行业内的竞争十分激烈。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甚至有些典当行开始打起了价格战,以降低息费的方式吸引优质客户。再加之,监管部门控制新增典当行数量不断减少,有观点认为,一线城市的典当行发展已经饱和。
  
  并非真的饱和了
  
  就在2014年多数典当行都在抱怨连连时,深圳典当行业协会却公布了一则令业内眼红的数据。
  
  2014年1月至10月,深圳市典当总额达到45.3亿余元,同比2013年增长了45.6%,其中,动产质押、房产抵押、财产权利质押占比依次是60.56%(274552万元)、28.53%(129323万元)和10.9%(49426万元)。主营业务利润达到4566万元,同比2013年增长了76.64%。而在2013年,深圳市典当行业的税后利润总额比2012年减少725万元,同比下降23.5%。2014年深圳市典当行业可谓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对于盈利大幅上涨的原因,深圳市典当行业协会会长林锐辉表示:“主要是由于2014年深圳市中小企业自身的营业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增强了。”中国商报记者从深圳市经信委获悉,2014年深圳新增中小企业19.6万家,同比增长32.2%,全市中小企业实现生产总值约占全市的59%,纳税额约占全市的46%。其中,有13家中小企业在境内外上市,46家企业挂牌新三板,上市备案企业达940家。深圳金鼎信典当行总经理马骏认为:“深圳市的发展主要依托中小企业,这与北京、上海等依托大型企业发展的城市不同。面对今年的经济形势,深圳中小企业表现出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典当行的主要服务群体就是中小企业,水涨自然船高。再加上深圳中小企业诚信体系较为健全,典当行做起业务来不需要畏首畏尾。”
  
  同时,林锐辉强调:“由于2013年面临困境和风险,2014年深圳市典当行业协同发展,将面临的问题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也组织学习、培训,尽量避免类似风险的出现。”此外,他还向中国商报记者透露,2014年度深圳市新增典当行的名额为14家,比2013年多了2家。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典当行业的动产质押比例能占到六成以上,而房产抵押只占28.53%。有业内人士认为,深圳典当行业能打一个翻身仗,直接原因就是在动产质押方面开动脑筋,将机动车、民品、设备、货物等典当业务做得有声有色。与行业盈利水平相适应,新增典当行的名额自然就会增多。可以说,深圳典当行业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也打破了一线城市典当发展饱和的观点。
  
  动产典当是出路
  
  放眼全国,典当行业务几乎都是以房产抵押为主。据全国典当行业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显示,2014年1月至11月,全国典当企业累计发放当金3241.6亿元,同比增长16.5%。房地产典当、动产典当和财产权利典当分别占所有典当业务的52.8%、29.5%和17.7%。
  
  根据上海市典当行业协会总结的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当地典当总额为224亿元,其中房产典当132亿元,占比约为58%;动产典当64亿元,占比约为29%;财产权利典当28亿元,占比约为13%。据此推测,下半年上海市的典当业务结构也不太可能发生较大变化,依然是以房产典当为主。
  
  虽然无法从官方获取2014年北京、广州等地典当行业的业务结构比例,但是有业内人士坦言,这些地方同样是以房产典当业务为主,北京房产质押可以占到总业务的60%以上,而广州有50%多。
  
  而深圳市典当行业在全国典当高举房产大旗的形势下,无疑显得另辟蹊径。
  
  “现在很多典当行做的是小贷的业务,甚至是银行的业务。但是,典当行与小贷公司不论是在监管上、还是运营成本上都不同,典当行又没有征信系统,更加没法与银行相比,因此竞争能力相对弱一些。”广东珠江典当行常务副总经理申又喜说道,“而且,2014年实体经济盈利能力变弱,很多客户已经不敢向典当行融资,害怕还了息费之后就赚不到钱。也有些客户正在向银行办理贷款,到典当行这里暂时救急,银行放款后便可赎当,但今年银行收紧信贷、迟迟不放款,造成很多典当行逾期现象严重。这些可能都造成了一线典当行发展饱和的表现。不过,归根结底这都是因为典当行的方向有所偏差。”
  
  上海信邦典当行一高管认为:“指标变少了,并不意味着市场真正饱和,生意是越做越大的。面对上海这个大蛋糕,典当行目前所涉及的只有很小一部分,典当未来的市场总量应该还有空间。这就考验企业怎么经营、怎么去做自己的亮点。”他进一步说明:“比如上***经优汇典当行,就只做机动车业务,也能做到行业内首屈一指。照此看来,宝石、煤炭、有色金属、棉花等都能让典当行做出特色。现在很多典当行说活不下去了,是因为他们只会模仿。在当前的形势下,没有突破自然是死路一条。因此,重要的是眼光要更开阔。”
  
  申又喜表示,未来典当行可能会分流,一部分典当行着力发展动产质押业务,贴近百姓生活,走社区化路线,回归典当的本源;另一部分典当行继续做类似小贷、银行的业务。而对于绝大部分典当行而言,动产业务可做的项目非常多,也容易找到自己的特色。(记者王   晓旭)
  
  (来源:中国商网-中国商报典当融资导报)



温馨提示: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超级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名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
“抵押、动产质押、权利质押”八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