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 “监管”迟迟不出在等什么?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12日浏览量:38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 孙飞 王原
诈骗、“跑路”、提现难……成为2014年P2P网贷爆发性的也是最突出的问题,互联网金融创新由此饱受质疑。在扎根中国的第7个年头,P2P伴随着爆发式增长的同时,问题也在困扰着行业的健康发展。业界期盼迟迟不出的国家层面的监管细则尽快落地。
“倒闭潮”前所未有,“监管”千呼万唤不出来
2014年,伴随着网络运营平台成交量的火爆增长,问题平台频出也成了P2P行业的常态。网贷之家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问题平台达275家,是2013年的3.6倍,平均每6家平台中就会有1家“出问题”。
“在P2P行业发展的7年中,平台的激烈竞争及风险的不断累积,金融风险控制已显得越发重要。”网贷之家首席研究官马骏指出,相较于其他互联网行业发展趋势,P2P网贷在2014年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也正是因为金融的风险性抑制了其高速增长。
2014年是P2P行业非常复杂且双面的一年,在银行、国资、上市公司、风投资本不断涌入的同时,年末行业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倒闭潮,而期待的监管、协会等“一个都没来”。
“网贷行业必须加强监管”,一位P2P投资者说,“因为最近的‘跑路潮’,一些投友表示不敢再碰网贷了。”一些平台倒闭已让投资者产生恐慌心理纷纷撤资。
“监管”在等什么,担心“一放就乱”还是“一管就死”
自2013年10月第一波P2P“跑路潮”开始,业界即开始广泛讨论P2P行业的监管问题,但时至今日,顶层设计的监管细则仍没“露面”。
“在行业高速发展过程中,人们担心‘一放就乱’,但我们也要警惕‘一管就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表示出担心。
据业内专家分析,监管细则一直不出,可能主要纠结于对这一互联网金融创新的监管尺度如何把握,过严有可能扼杀创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就认为:“互联网金融创新太快,各方意见目前仍不一致,所以监管比较审慎。”
同时,监管细则作为部门规章还涉及与相关法律配套的问题,“也需要较长的协调时间。”零壹财经研究总监李耀东表示。
曾参与监管层讨论的点融网CEO郭宇航透露,其实,银监会与央行的监管框架与细则均已就位,迟迟不出台的原因可能还是在等候国务院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原则性指导意见。
中国政法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少军认为,P2P等互联网金融业态目前还未定型,其业务模式还处在不断分化、演进过程中。P2P行业整体监管框架可先推进“负面清单”式的包容性监管,设置“红线”,给企业充分的创新空间。
银监会10个原则先设“红线”,地方监管已先行起步
实际上,从2014年4月,P2P监管正式明确由银监会主导后,银监会已先后提出“明确平台的中介性质”、“明确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担保”、“不得搞资金池”等P2P的10个监管原则,也被业内称为十大“监管红线”。业内人士认为,原则体现了“负面清单”式包容性监管理念,具有指导性。
在静候顶层设计的监管指导意见的同时,各地的规范鼓励政策已先行起步。
近期,筹备半年之久的北京市网贷行业协会宣布成立。据悉,北京市网贷行业监管将以产品登记、信息披露、资金托管三大原则为监管办法。而此次协会通过的《北京市网贷行业协会章程》再次重申这三项监管办法,将通过《北京市网贷行业协会自律公约》落地实施。
上海的P2P企业也在积极推动行业自律,成立上海市网络信贷服务业企业联盟,发布《网络信贷行业标准》。广东互联网金融协会成员单位也签署了《广东互联网金融协会自律公约》。
“作为一种新业态,行业协会对企业了如指掌,通过协会配合,可能是效果最好、见效最快的监管方式之一。”广东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陈宝国说。
“P2P行业要想健康发展,首先行业自身要自律,行业协会或专业委员会制定自律性的措施。其次监管后续跟进,加强行业的制度性建设。”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说。
网贷之家创始人徐红伟说,虽然业内翘首以盼的监管至今没有落地,但2015年无疑将会成为这一行业的监管元年。
温馨提示: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超级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名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