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辽宁典当网 >> 金融业态

利率市场化“最后一公里”如何走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8日浏览量:34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 牛娟娟
  今年以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利率市场化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临近年底,利率市场化似有加速迹象。11月21日,央行宣布自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同时,将存款利率上浮的区间扩大到1.2倍,这标志着存款利率市场化又大大推进了一步。 
  11月30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在其网站上公布了由中国人民银行起草的《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学界与业界普遍认为,存款保险条例制定加速,将为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夯实基础,扫清障碍。 
  “在金融改革中,从理论上讲,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一般在利率市场化之前,这在很多国家的实践中也是如此。先有存款保险制度,再有完全的利率市场化,这样可以使存款保险对利率市场化有一个制度上的保障作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姚志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利率市场化“一步一个脚印” 
  回顾这两年,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可谓成果丰硕。2012年,央行分别于6月和7月两次降息,与此相伴,还决定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此举被市场解读为“开启了利率市场化的窗口”。 
  2013年,央行宣布将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同年10月,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进一步夯实了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 
  作为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跃,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也备受关注。今年以来,我国简化了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期限档次,扩大了利率市场化定价的空间,健全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和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稳步扩大同业存单发行交易。 
  数据显示,2014年1月至10月,同业存单发行总规模超过了5800亿元,而2013年全年仅340亿元,这对于进一步健全市场利率形成机制,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伴随着金融产品创新,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程度已经大大提高。 
  今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出“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要求。11月21日,央行决定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由基准利率的1.1倍扩大至1.2倍,这是自2012年6月存款利率上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1倍后,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 
  抓住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利率市场化具体推进的路径较为明确,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分阶段逐次加以推进,现在到了最后的阶段,即存款利率市场化展开以及必需的配套设施建设阶段。利率市场化真正实现,恐怕还涉及一系列问题的解决。 〉〉〉〉 02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许多人认为,存款利率放开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后堡垒,这种看法还有局限性。这项改革能否真正成功,还取决于能否突破几方面的障碍:充足的金融产品、机构的丰富及其交易行为的自由性、金融市场的深度与广度。” 
  利率市场化是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关键性改革,有利于实现资金流向和配置的不断优化,进一步确立和健全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因此,如何在掌控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各项工作推进顺序,是利率市场化成功走完改革征程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杨涛表示。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是市场资源调配的杠杆。从外部环境来看,利率市场化表面是金融体制改革,实则涉及到整个社会体制、经济体制的方方面面。利率放开之后,是否能够起到调控资源的作用,有两个前提:一是金融机构实现财务约束,根据自己财务水平、资金成本选择合适的利率,而不是简单的价格战;二是具有必备的风险定价能力。 
  姚志勇告诉记者,中国银行业整体上对于利率定价的经验还比较匮乏,所以利率放开后,整个利率定价是门学问。作为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前提,包括银行在内的各类主体,不仅应该能够自主决定存贷款的价格,而且应能更自由地设计和创新其他各类产品,并且获得更高的定价权。 
  值得注意的是,在任何金融市场上,只有拥有大量的交易者,才能聚集大量的供求信息及其变化趋势,理论上才能充分发掘市场资金均衡价格,体现市场机制的作用。 
  就此,杨涛表示,作为资金交易的场所,如果金融市场影响力有限,即使有了健全的产品和主体,那么其呈现的利率也只能是“有限”的市场化利率。我国的各类金融市场还存在割裂和局限性,还有大量的非正规金融市场,这些都影响了利率体系的深度和协调,都是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需继续解决的问题。 
  利率市场化推进仍需改革助力 
  根据国际经验,利率市场化将导致金融机构发展的逐渐分化乃至优胜劣汰。对此,姚志勇表示:“在金融宏观调控层面,随着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向纵深推进,金融业在拥有更大自主定价权的同时势必面临更复杂的经营环境;在金融行业层面,随着混合所有制在金融领域的持续推进,民间资本、互联网金融和小额贷款机构等新型金融业态在提升金融业竞争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这就要求国有商业银行以及现有中小型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结构、内部管理、产权结构等方面进行改革,以便更好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影响。” 
  连平指出,很显然,持续不断地推动商业银行提高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和定价管理能力,是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重要任务。目前中资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和定价管理能力离真正利率市场化后的管理要求之间仍有较大距离。缩短这一距离,既需要有一个过程,也需要培养人才,更需要对现有的制度、机制和流程做出变革,以真正构成现代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切实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尤其是定价管理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当前市场化程度不高的主体在融资中占主导地位,这一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资金需求方的市场行为。“我认为,依靠价格机制改革来推动经济主体的改革只是一方面,关键要加快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的改革,使得经济主体自发地对市场价格因素比较敏感。同时,利率市场化和国企改革可以同步推进、相互协调、互相促进、相辅相成。”连平表示。 
  “从根本上说,应将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融入整体的经济转型和市场化的改革大局中,从而才能从更深远的角度解决利率市场化推进中的掣肘问题。”来自工行的市场分析人士表示。


温馨提示: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超级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名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
肇庆市兆锋典当行有限公司机动车质押典当纠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