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资产规模逼近13万亿 经营业绩下滑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0日浏览量:89来源:财新网作者:
11月7日,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了2014年3季度信托行业主要业务数据。数据显示,截至3季度末,全行业管理信托资产规模为12.95万亿,再创历史新高。总体规模环比增速再度放缓的同时,全行业对于风险项目有所消化,经营业绩出现下滑趋势。
12.95万亿的规模较2季度末的12.48万亿元微增,环比增长3.77%,延续了自去年1季度以来规模增速持续回落的趋势。其中,集合信托计划占比29.13%,创历史新高。
今年6月至9月,信托风险项目规模从917亿元降至824亿元,占全部信托资产比例由2季度的0.73%降至0.68%。
2014年前3季度,信托业累计实现经营收入608.60亿元,同比增长12.83%。另一组数据显示,今年3季度全行业经营业绩增长趋缓,其中,2、3季度营收分别是220.14亿元、209.81亿元,环比增速分别是23.22%和-4.69%。2季度、3季度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27.8亿元、112.54亿元,环比增速分别为29.97%、-11.94%。
中国信托业协会专家理事周小明认为,导致信托业今年以来经营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信托资产增速持续放缓,增量效益贡献下滑;二是信托报酬率呈现下降趋势,信托报酬的价值贡献下滑。
“这说明信托业转型发展所需的内涵式增长方式尚未最终成型,新增长方式下的业务不仅还没有‘放量’,也没有‘放价’,信托业转型发展尚处于伴随着诸多隐忧和挑战艰难前行阶段。”周小明表示。
2008年至2012年间,信托业经历了高速增长时期,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一是主流融资市场(银行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因金融压抑而难以满足融资需求,高质量的私募融资需求巨大,由此催生了信托业私募融资信托为主导的业务模式;二是金融同业理财(特别是银行)因跨界经营的限制而难以满足其理财需求,由此形成了信托业通道型单一资金信托(银行主导)为主的业务模式;三是资本市场因长期低迷而难以满足投资者的收益风险偏好,由此催生了信托业类信贷为主的业务模式。
周小明指出,自2013年后,信托业发展所依赖的市场需求结构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一是,主流融资市场因压制因素逐步消除而日益扩大其融资功能,私募融资市场开始萎缩,信托业私募融资信托的业务模式发生动摇;二是,银信合作业务不断规范和金融业跨界经营限制逐步放松,信托业以银信合作业务为主导的通道型单一资金信托业务模式基础开始瓦解;三是,资本市场开始走出低迷局势而转向长期趋好,赚钱效应日益显现,信托业类信贷业务开始受到冲击。
从信托投向看,依然主要分布在工商企业、基础产业、金融机构、证券投资和房地产五大领域。其中,投向工商企业占比最大(25.82%),其次是基础产业(21.80%)。
投向到房地产的资金信托占比10.38%,周小明预计,随着今年2季度开始暴露的房地产行业风险,预计资金信托投向房地产领域今后或将更为谨慎。■
温馨提示: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超级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名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