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辽宁典当网 >> 典当新闻

上海未现“典当炒股”业务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5日浏览量:75来源:辽宁典当网作者:林蓓 上海商报
  上海典当行业协会会长吴贤达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的典当行还是比较正规的,在业务操作上比较保守,而且上海对典当行的监管比较严。”
  
  只要在指定的股票账户中存入一定保证金,典当行就能提供保证金金额1到3倍的“信用融资”用于炒股,一些外省市的典当行就做起了这种“另类生意”。商报记者从上海典当协会会长吴贤达处了解到,上海典当行中并未发现这类情况。
  
  法人股典当质押普遍
  
  所谓“典当炒股”,就是指投资者将自己名下的股票、房产、汽车等值钱的资产拿去典当,然后再将融得的短期资金投入股市,以期在短时间内获得丰厚的利润,尤其是用房地产典当炒股已成为方便快捷的融资途径,从而为火爆的股市平添了一把柴。
  
  可以说,“典当炒股”是近期社会上极具争议的一个“热词”。一些外省市的典当行通过手机短信和互联网等方式招揽客户,大力开展股票融资业务。
  
  业内人士指出,商务部之前已经出台了相关的规定,不允许典当行再进行股票典当的业务,但依然有一些典当行在悄悄地做这项业务,还有一些典当行则变相操作,以此来规避监管。
  
  “上述所说的"典当炒股"事实上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因为目前股市依然处于比较低迷的行情期,很难做到利用这一融资手段来盘活资金或是获得更多的收益。”这位业内人士指出。
  
  上海典当行业协会会长吴贤达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的典当行还是比较正规的,在业务操作上比较保守,而且上海对典当行的监管比较严。这样一来,对投资者以及典当行而言,风险也就小得多。”
  
  据吴贤达会长了解,目前上海典当行还没有出现“典当炒股”这样的业务,但有一些典当行会做一些法人股的抵押业务,这也是全国典当企业普遍的一种做法。
  
  吴贤达会长向商报记者介绍道:“有一些投资者拥有上市公司的法人股,这些法人股是流通的,但这些投资者不想抛售这些法人股,在他们需要资金的时候,他们就将这些法人股到典当行进行抵押登记后,他们就可以拿到资金。”
  
  “典当炒股”有风险需警惕
  
  早在2006年上轮牛市开始起步之时,外地一些典当企业就开始做起了股票典当业务,其中,用包括股票、股权、保单等财产权利进行典当融资。但随着股市暴跌、市场萧条,缺乏赚钱效应,几乎没有一笔用股票典当贷款的,而近期这项业务大幅增长。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对居民典当融资的用途,典当行只是大致了解,并不要求典当者讲明,更不会作为贷与不贷的约束性条件,其中最容易判断的仅限于用股票典当这一块,所以,究竟有多少典当资金被用于炒股了,谁也无法完整统计。
  
  基于风险控制考虑,有一些精明的典当行为自己的资金设置了牢固的“安全阀”。例如,典当炒股的客户若有20万元市值的股票,加上融到的15万元,那么账户上将总共有35万元。一旦账户资金下降到15万元的1.6倍即24万元时,客户就会收到典当行的警告;而一旦资金下降到15万元的1.4倍即21万元时,客户股票就要被强行平仓卖出,当金将被收回。可见典当行要求客户到指定券商处开户操作,就是为了随时监控客户账户上资金变动情况,保证自己资金的绝对安全。
  
  那么,典当炒股究竟是在“钢丝绳上跳舞”?还是“算盘打得精”呢?对于一些习惯于“狂飙突进”式上涨的股民来说,未来股市或许将露出阴晴不定的本来面目,即便称不上是风高浪急,惊心动魄,也可称得上是风险犹存。尤其是都市里那些不惜典当房产、举债跟风炒股者,明知股市有风险,却把自己看得比别人都高明,幻想即使是所有人都赔了,自己也能侥幸赚钱的心态是要不得的。
  
  尽管现代人已经具有风险投资的意识,但也要考虑“分散风险”,不应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那些靠典当房产炒股者,连赔钱的底线都没有,弄不好落得个“鸡飞蛋打”。
  
  市场人士提醒,中小投资者必须冷静地意识到,“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的提醒并非空洞的口号。典当炒股可与不可,不能一概而论,应因人而异,因为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千差万别,各种投资品的风险程度也不尽相同。关键问题是投资者要保持理性,选择和自己的风险承受力相匹配的投资方式。投资者一定要在基本生活有保障的前提下去进行典当投资,孤注一掷地去赌,肯定不行。如果一个投资者面对股价下跌,心情焦虑以至于连觉都睡不安生,那么,这位投资者的投资选择就已超出自己的风险承受力。




  
  温馨提示:
  1、更多典当相关新闻请登录辽宁典当网(www.lndiandang.com)或关注“辽宁典当”(lndiandang)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2、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超级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名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
上海未现“典当炒股”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