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强:“现代金融”体系的提出及构建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27日浏览量:108来源:金融时报作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提“现代金融”概念。把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并提,并要求它们“协同发展”,形成“产业体系”。
明确“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我们理解现代金融也是一个体系,它是产业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元素。
由此,我们提出现代金融体系的概念,并研究如何构建现代金融体系问题。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用八句话阐述了今后金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核心内容,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这也是建设现代金融体系的主要内容。
具体讲,现代金融体系由如下十个基本要素组成。
一、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永恒主题。引导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把金融特有的规律和实体经济运行规律结合起来,坚持实体经济第一性的原则,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一切金融活动、一切金融创新、一切金融发展,都以实体经济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高低,效果好坏作为考核金融工作的唯一标准。
二,建立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传统金融调控框架以货币政策为核心,货币政策主要针对整体经济和总量问题,侧重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稳定;宏观审慎政策则直接并集中作用于金融体系本身,抑制杠杆过度扩张和顺周期行为,侧重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双支柱调控框架是对原有的以货币政策为主的金融调控框架的完善,重在防范金融体系顺周期导致的系统性风险,通过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提高流动性和资本要求等方式,有效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三、完善市场化利率、汇率和收益率曲线。 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关乎金融体制改革的全局。资金的配置效率直接决定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而利率和汇率是最重要的货币资金价格,是市场经济和开放经济中资金配置的基础性调节指标,其形成机制的优化,直接关系到资金配置的效率。因此,金融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成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涵,也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要求和必然趋势。要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金融机构在竞争性市场中进行自主定价,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强风险定价能力;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地位。构建基准收益率曲线是利率市场化的首要要求,也是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重要一步。在利率市场方面,要加紧培育基准收益率曲线。
四、建立科学优化的金融产业结构。把握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着力解决我国金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补齐短板缩小地区,城乡差别,积极扩大金融资源的有效供给。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之间,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商业银行和政策银行之间,银行机构与非银行机构之间,银证保产业之间等彼此间形成合理分工,相互协调、彼此配合的结构。使金融的各业态,各板块,各机构联动互补,协调发展,成为我国未来金融业的常态。
五、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健全以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调整优化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外资行、民营银行及村镇银行的结构体系。健全多层次的银行机构体系,进一步明确机构的功能定位。推进各类银行机构和金融业态的合理分工,联动互补,协调发展。
六、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功能金融市场体系。完备、发达、具有影响力的金融市场对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至关重要。不断完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债券、货币、外汇、黄金和金融衍生品等市场建设,持续增强金融市场体系配置资源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形成覆盖本币与外币、短期与长期产品、现货与衍生品、分层有序、互为补充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促使金融市场资金能够按照市场化原则在各部门、各行业、各企业之间高效的流动。
七,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在股权市场方面,发展完善主板(含中小板)、创业板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证券公司主导的柜台市场。同时要大力发展发育债券市场,产权市场,并购市场要素市场等。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
八、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发展普惠金融。发展多业态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引导金融机构更多地将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探索建立保险资产交易机制。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机制,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让每一个人在有需求时都能以合适的价格享受到及时、有尊严、方便、高质量的各类型金融服务。
九、构建金融监管体制机制。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增强金融监管协调的权威性有效性,明确“一行三会”分工协作的监管机制,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及时有效识别和化解风险。要以强化金融监管为重点,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功能监管,更加重视行为监管。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防范,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
十,建立金融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要积极稳妥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合理安排开放顺序,推进金融业双向开放,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金融资源高效配置、金融市场深度融合。扩大银行、保险、证券、养老等市场准入。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改进并逐步取消境内外投资额度限制。提升股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序拓展境外机构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主体范围和规模,扩大境内机构境外发行债券的主体类型和地域范围,放宽境外机构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限制。加强外汇交易市场建设,建立与国际金融市场相适应的会计准则、监管规则和法律规章,提升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
作者:史玉强,凤凰网财经研究院特约经济学家,原河北省政府副秘书长。
作者:史玉强,凤凰网财经研究院特约经济学家,原河北省政府副秘书长。
温馨提示: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明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