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可持续发展须处理好几个关系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26日浏览量:35来源:中国金融家作者:凌云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作用也日益凸显,金融发展已取得显著成绩。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金融业如何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这是目前理论界以及金融实务工作者思考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认为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支持实体经济与金融业自身经营效益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金融业作为服务行业,必须服从国家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回归本源,着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要进一步加大投融资力度,改革的核心在于优化资源配置,而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有助于防范资金空转,使金融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从而有利于实体经济质量的提升。同时,金融业只有与实体经济共赢,即实体经济强起来了,企业利润增加了,金融业才能获得稳定的经营效益。
坚持新发展理念与金融业发展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为我国经济金融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作为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金融业,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推进业务转型发展,积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使创新成为金融发展最鲜明的特色、最强劲的动力。注重统筹协调,支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支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调发展,支持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快推进绿色金融发展,从而使经济结构更加绿色化、低碳化。进一步增强金融业对外开放,一方面支持外向型经济持续发展,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金融管理经验。发展普惠和共享金融,进一步加大金融精准扶贫力度,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优质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维护国家安全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金融风险与危机等金融安全问题,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安全影响至关重要。必须严防金融风险,坚决维护国家安全。一是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和健全一套完善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继续深化银行、证券、保险等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构建防范国家宏观审慎金融风险的微观基础,充分发挥金融企业经营管理监督制约机制,规范业务经营决策程序,采取积极的风险管理策略,有效化解和规避金融风险。二是加强金融监管。创新金融监管体制,提升金融监管水平;实现监管“两个转变”,即从注重合规性监管向合规性监管和风险监管并重转变,从注重传统金融业务监管向传统业务和创新业务监管并重转变;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形成监管机制活力。三是规范中国金融机构参与全球金融竞争秩序,合理进行制度安排,规避和进一步减少全球金融风险对我国的蔓延。
从严治党与加强金融业管理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金融业更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党对金融业的领导,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一是坚持党建主体责任。要把抓好金融业基层党建与推动业务经营发展二者统一起来,切实履行好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二是抓好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当前要抓好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进一步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促进基层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三是激发党建活力。要加强金融业基层领导干部的党建知识教育,通过“三会一课”、开展集中培训教育及组织廉政教育等多种形式,丰富金融基层党建教育载体,激发广大基层领导干部参与党建并自觉践行的热情和活力。四是加强作风改进、金融业要引导基层金融领导干部真正把思想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精力用在谋发展、促管理、抓落实上。当前就是要抓实抓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各项举措落地。
(作者供职于中国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
温馨提示: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明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